地下水監測行業最新動態:多項目推進,技術與實踐并進3
發表時間:2025-04-28 16:27 地下水監測行業最新動態:多項目推進,技術與實踐并進近期,地下水監測領域傳來諸多重要消息,多個項目取得關鍵進展,為地下水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江蘇淮安,由江蘇省地質局地質勘查基金支持的 “江淮生態經濟區核心地帶(淮安)地下水與生態系統互饋機制及可持續開采量綜合評價項目設計” 在洪澤區邁出重要一步。該項目旨在深入研究工作區內地下水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科學評估生態約束下的地下水可持續開采量。洪澤區計劃在城南公園、朱壩街道辦事處曹莊小區等地新建 4 口 30 米深的地下水監測井。江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大隊將依托新建及已有監測井,從成井后至 2026 年 12 月底開展為期 2 年的地下水位、水質持續監測工作,并最終形成研究型成果報告。洪澤分局在項目推進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實地調研和協調資源,確保了井址選取等前期工作的順利完成。2025 年 4 月 24 日上午,洪澤區城南公園的首口地下水監測井順利開鉆,標志著項目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與此同時,全國范圍內的地下水監測網絡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不斷完善,其監測控制范圍持續擴大,站點密度逐步提高。這一工程的建設對于提升我國地下水監測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意義重大,將實現對全國地下水的動態有效監控,為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地面沉降防控等工作提供關鍵的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持。 在技術研發與應用方面,山東省地礦局成功研發了 “濟南泉水保護地下水監測平臺”。該平臺的誕生是基于省地礦局圍繞濟南泉水保護開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在濟南泉域范圍內開展大比例尺水文地質勘查,設立 113 個地下水位、水質、水量監測點,積累長達 66 年的監測數據 230 余萬條。通過建立國內第一個泉域巖溶地下水數值模型,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監測平臺,極大地提升了泉水保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這一成果不僅有助于濟南泉水的保護,其技術思路和方法也可能為其他地區的地下水監測和保護工作提供借鑒。 此外,水利部水文司也積極開展調研指導工作。5 月 13 至 16 日,水利部水文司副司長李興學調研指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監測工作。調研組實地查看了石羊河流域智慧水資源管理平臺及國控監測站、石羊河中心監測站等 20 余個地下水監測站點,對流域地下水監測數據上傳水利部工作完成情況及監測站運行情況進行了解,并就地下水監測站網整合、自動監測設備應用、監測站升級改造等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提高對地下水監測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統籌抓好監測站網建設,提升監測能力和數據質量,為地下水資源開發與保護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地下水監測領域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從項目建設到技術研發,再到實踐應用和行業指導,各個環節都在不斷推進和完善。這些進展將為我國地下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也為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