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井水水質監測應用方案158
發表時間:2022-10-11 10:33 一.項目背景 1. 城市供水系統運行不夠穩定,管理效率低; 2. 水源、管網的各種污染,自然災害以及恐怖活動等; 3. 管材多樣、管道系統復雜、沒有完善的水質監測系統; 4. 社會的不斷發展,導致用水量逐步增大,水質、水量的保障與節水成為難點; 5. 生活用水器具種類繁多,排水末端開口眾多,給水質保障帶來了困難。 二.排水末端監測工作現狀(人工巡檢) 1. 缺乏及時性 對于水質的突然惡化反應比較緩慢,無法及時對水廠的工藝流程和水源的處理起到有效的反饋及指導作用。 2. 無全局性 每天取樣只能集中于小區域范圍,無法做到對于整個管網水質的全面掌握。 3. 取樣缺乏連續性 人工取樣每天次數有限,無法做到24小時連續取樣。 4. 易產生人為誤差 非標準的測試方法造成人為的測試誤差,以及數據轉抄出錯造成的誤差。 三.方案依據 HJ 819 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HJ 212 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 GB1891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T31962 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 HJ/T2.3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 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HJ/T353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安裝技術規范 HJ/T354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驗收技術規范 HJ/T355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運行與考核技術規范 HJ/T356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數據有效性判定技術規范 GB8567-88 計算機軟件產品開發文件編制指南 DB44/26-2001 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3 號)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環監〔1996〕470 號) 《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28 號) 《污染源監控現場端建設規范(暫行)》(環發〔2008〕25 號) 《國家重點監控企業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環發〔2009〕88 號) 四.整體監管方案 1. 總體方案(兩步走) (1)達標區改造成果驗收 (1)雨水:在雨水入河口部署在線水質、液位監測儀,確保晴天無流水,雨天水質不超標。 (2)污水:在污水匯集點安裝流量監測儀,實時監測排水管理區的污水流量和總量。在經過3個降雨周期后,結合雨量、自來水供水量,評判各排水達標區污水管網的改造質量。 (2)達標區長效監測:抓大放下,松緊有度合并驗收后的達標區,并對其進行持續的流量監測,結合降雨量可定量分析合并區域的污水系統運行情況,為后續管網的運維、修復優先級提供依據。 2. 系統架構
(1)科學管理監測數據,完善應用數據中心。 改善傳統排水口末端監測數據記錄分散、不統一、不完整的局面,采用物聯網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對監測數據進行管理,建立應用數據中心,為排水中心業務應用、數據共享、決策分析打下豎實的數據基礎。 (2)提高工作效率,輔助管理決策。 通過對排水口末端重要指標的實時監測,指導工作人員的日常水質檢測、官網檢修等工作,杜絕憑個人經驗做判斷依據的現象,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及時準確的提供管網運行信息,為相關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提供事實依據。 (3)排水口水質現狀分析和評估。 通過分析復雜管網的網絡結構、上下游關系,為管理者準確了解污水管網的結構特征以及水質污染成因提供依據,發現排水系統中的薄弱環節和區域,為排水系統的改擴建及管理提供支持。 (4)輔助排水系統規劃設計。 利用監測得到的海量歷史數據,通過計算機技術建立管網運行模型進行分析,以便發現當前排水系統運行設計的不足和瓶頸,為未來排水系統的科學、合理、有據的規劃提供技術手段。 (5)提高排水系統應急事件處置能力。 通過對電導率、PH、液位等數據的實時監測,能夠迅速找出當前管網運行出現的問題,研究出當前事件的處置辦法,實現排水中心針對應急事件的快速反應、快速診斷、快速行動。 (6)為打造智慧城市奠定基礎。 構建智能城市排水末端監管系統,保證水質安全,通過監控中心小時監測城市水質狀況,對污染規律進行系統分析,及時整改相應的排水管道,盡量避免城市黑臭水。及時排查和解決管道堵塞、管道老化、工業區超標排放等問題,為打造智能城市打好堅實的基礎。 4. 監測設備的安裝 考慮到監測設備對排水監測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和安裝維護的便捷性,監測主要采用如下圖所示安裝方式。
5. 應用場景 市政排水監測、河道水環境治理、企業排水監測、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智慧城市建設等 三.軟件平臺(甘丹智慧水務云端管理系統) 1. 平臺概述 甘丹智慧水務云端管理系統以在線監測、水質預警、智慧運維等多種模塊,建立長期、有效、動態管理排水末端大量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基礎平臺,并融合排水數字化管理所需的各種業務處理和專業分析模塊,最終形成一個具有連接排水管理部門各業務單元信息、數據存儲管理和決策分析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排水末端監控管理平臺”。 2. 功能展示 ● 報警管理(智能預警、及時防控、降低生產風險、精準作業) 監控終端匯聚、過濾傳感器上報的數據,當某一項數據超過閾值時,監控終端就會立即上報告警信息到監控中心,監控中心收到告警信息后實時轉發給相關管理人員的手機。 ● 智慧運維: (報警設置) (設備管理) 針對不同的設備分配不同的設備ID,設備型號信息、位置信息、工作狀態信息等都會存儲在云服務器中。云平臺接收水質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用戶可以通過數據模板對數據進行查看、編輯等操作。 ● 數據查詢、導出 (實時數據) (數據圖表) 通過對大量基礎數據按照系統設定的規則進行智能化分析,獲得用戶需要的不同類型的報表、列表以及圖形;提供相關工作人員對外發布信息的處理和審核 ● 可視化地圖展示 采用GIS引擎,實現城市區域管網的地理數據展示,提供基本的地圖顯示、站點導航、預警信息、實時數據等功能。 ● 監控大屏 實時繪制城市排水末端污染趨勢圖,實現水質信息的監測數據展示與管理,為掌握各排水口水質安全信息,科學制定解決措施,實現災害預警。 ● 移動監控 通過移動手機客戶端,實時查詢各排水口監測站點數據信息,便于隨時掌握排水口水質、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實現排水口水質的全方位監控和全局化調度管理。 |